北京小學奧數(shù):“雞兔同籠”,細數(shù)一下那些年吃過的雞,還有兔
“雞兔同籠”是中國古代的數(shù)學名題之一。大約在1500年前,《孫子算經(jīng)》中就記載了這個有趣的問題。書中是這樣敘述的: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
顯然,題中有2個元:雞、兔,用初中“二元一次方程組”來解答,是非常容易的。但此種類型的題,卻頻繁出現(xiàn)在各種小學奧賽當中,到底是為何?本期谷老師通過講解“雞兔同籠”問題的解答方法,來探討下這類題在教學上的意義。
每天叫醒你的不是鬧鐘,而是夢想和態(tài)度
難易指數(shù):★★★★★
適宜對象:小學培優(yōu)
本期編號:D00024
《孫子算經(jīng)》: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
(有若干只雞兔同在一個籠子里,從上面數(shù),有35個頭,從下面數(shù),有94只腳。問籠中各有多少只雞和兔?)
思路分析:
"百度百科"上總結了"雞兔同籠"問題求解的基本公式:
(總腳數(shù)-總頭數(shù)×雞的腳數(shù))÷(兔的腳數(shù)-雞的腳數(shù)) = 兔的只數(shù) (雞兔交換為雞的只數(shù))
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關鍵是怎么處理"雞"和"兔"之間的關系,將求解2個元的問題轉換為求解一元。很明顯,它們之間腳的關系是:
兔比雞的腳多2個。
解答1(套用公式)
根據(jù)上述公式,我們可以得出,兔的數(shù)目為:
(94-35×2) ÷ (4-2) = 12(只)
(35×4-94) ÷ (4-2) = 23(只)
好像很簡單的樣子,那么問題來了,這個公式什么意思?
解答2(假設法)
假設35只動物全是雞,那么就應該有35×2=70只腳,但實際上有94只腳,比假設的情況少了94-70=24只腳,出現(xiàn)這種情況是因為把兔當成了雞,因此就會少:“兔的數(shù)目×2”只腳,于是有:
兔的數(shù)量:24 ÷2 = 12(只)
雞的數(shù)量:35 - 12 = 23(只)
這是不是對上述公式的一種理解呢?
那么請問,我們假設35只動物全是兔,應該怎么做呢?
解答3(抬腳法)
我們讓“可愛的兔子”抬起兩只腳,于是,腳的只數(shù)為:35 × 2 = 70(只)。對比原來是94只,相差24只,這是由于兔子抬起兩只腳導致的,于是:
兔的數(shù)量:24 ÷ 2 = 12(只)
雞的數(shù)量:35 - 12 = 23(只)
這是不是對上述公式的另外一種理解呢?
那么,請問讓兔子“抬起2只腳”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
后面還有更精彩的!
解答4(孫子算經(jīng):砍足法)
將雞和兔的腳各自砍掉一半,那么雞就剩下一只腳,而兔兩只腳。腳的數(shù)目為原來的一半:94÷2=47只。
此時,雞的腳數(shù)和其頭數(shù)一樣,而兔的腳數(shù)則是其頭數(shù)的一倍,因此,
兔的數(shù)量為:47 - 35 = 12(只)
雞的數(shù)量為:35 - 12 = 23(只)
同樣,請問“砍足法”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
解答5(等差數(shù)列)
我們知道,兔的腳比雞的腳多2只,因此,腳的數(shù)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別是:
全部為兔,腳最多:35×4 = 140(只)
全部為雞,腳最少:35×2 = 70(只)
我們從腳的最少數(shù)目開始,即:初始情況全部為雞,逐步減少雞的數(shù)量,同時增加兔的數(shù)量。
(35, 0)-->70
(34, 1)-->72
(33, 2)-->74
(…,…)-->?
可以看出,這是以首項為70,公差為2的等差數(shù)列,其通項為:
任一項 = 首項 + 公差×(項號-1)
因此,當腳的數(shù)目為94,即某一項的值為94時,求其項號。
項號 = (94-70)÷2 + 1 = 13
第13項,兔子的數(shù)目為12(只),因此雞的數(shù)目為23(只)。
解答6(窮舉列表法)
根據(jù)題意,我們可以采用列表的方法來解答:
精彩還將繼續(xù)!
解答7(估算法)
從上面“解答5”可知,腳數(shù)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別是:
全部為兔,腳最多:35×4 = 140(只)
全部為雞,腳最少:35×2 = 70(只)
現(xiàn)在腳的數(shù)目為94只,我們可以采用如下所示的方法來估算。
假設有一半是兔子,即兔子:35÷2=17.5,取17只,雞:18只。于是,腳的數(shù)目為:
2×18 + 4×17 = 104 > 94
因此,兔子數(shù)目介于[0,17]之間。再取,兔子:17÷2 = 8只(取整數(shù)),雞為:27只。于是,腳的數(shù)目為:
2×27 + 4×8 = 86 < 94
此時,兔子數(shù)目介于[8,17]之間,再次,“對半”,兔子:12只,雞23只。此時腳的數(shù)目恰好為94只。
此方法是不是有點類似于我們之前介紹的“分而治之”算法:
D00012期:最大公約數(shù)和“分而治之”算法
向我們偉大的計算機算法研究者致敬吧!
溫馨總結
1)假設法是一種解決多元問題的有效方法。
2)計算機算法對某些數(shù)學問題的理解很有幫助。
3)課本上的題,就像“真空中的球形雞”,過于理想化,而真實情況往往是復雜多變的?!半u兔同籠”恰恰就是這樣一種脫離于課本,源于生活的問題。解決這樣的問題,有利于鍛煉學生的思維。
4)一題多解,能開拓我們的思路,豐富我們的想象力。
同類拓展:
1. 變形一:有鋼筆和鉛筆共27盒,共計300支。鋼筆每盒10支,鉛筆每盒12支,則鋼筆、鉛筆分別有多少盒?
答案:鋼筆12盒,鉛筆15盒。
2. 變形二:一道試卷共12道題,答對得10分,答錯扣5分,最終阿黃得了90分,請問他答對幾道題?答錯幾道題?
答案:答對10道,答錯2道。
3. 創(chuàng)新訓練:一道試卷共20道題,答對得10分,答錯扣20分,不答得0分,最終阿黃得了70分,請問他答對幾道題?答錯幾道題?
答案:答對15道,答錯4道。
4. 能力提高:蜘蛛有8條腿,蜻蜓有6條腿和2對翅膀,蟬有6條腿和1對翅膀,現(xiàn)有這三種動物共有18只,共112條腿,22對翅膀,則蜘蛛、蜻蜓、蟬各有幾只?
答案:蜘蛛2只,蜻蜓6只,蟬10只。
沒有找到相關結果
0 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