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打印丨初中物理 知識框架圖+常考實驗合集,期中復習必備!
點擊領取>>>北京各學校初一初二初三上學期期中考試真題及答案解析
知識框架圖
??紝嶒?/strong>
Ⅰ力學部分常考實驗
實驗一:天平測量
【實驗器材】天平(托盤天平)
【實驗步驟】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下兩端的橡皮墊圈;
2.游碼移到標尺最左端零刻度處(游碼歸零,游碼的最左端與零刻度線對齊)
3.調節(jié)兩端的平衡螺母(若左盤較高,平衡螺母向左擰;右盤同理),直至指針指在刻度盤中央,天平水平平衡;
4.左物右碼,直至天平重新水平平衡;(加減砝碼或移動游碼)
5.讀數(shù)時,被測物體質量=砝碼質量+游碼示數(shù)(m物=m砝+m游)。
【實驗記錄】此物體質量如圖:62g
實驗二:彈簧測力計測力
【實驗器材】細線、彈簧測力計、鉤碼、木塊
【實驗步驟】
測量前:
1.完成彈簧測力計的調零;(沿測量方向水平調零)
2.記錄該彈簧測力計的測量范圍是 0~5N,最小分度值是 0.2N。
測量時:拉力方向沿著彈簧伸長方向。
【實驗結論】如圖所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 F=1.8N。
實驗三:驗證阿基米德原理
【實驗器材】彈簧測力計、金屬塊、量筒、水
【實驗步驟】
1.把金屬塊掛在彈簧測力計下端,記下測力計的示數(shù)F1;
2.在量筒中倒入適量的水,記下液面示數(shù) V1;
3.把金屬塊浸沒在水中,記下測力計的示數(shù) F2 和此時液面的示數(shù)V2;
4.根據(jù)測力計的兩次示數(shù)差計算出物體所受的浮力(F浮=F1-F2);
5.計算出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V2-V1),再通過 G水=ρ(V2-V1)g 計算出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
6.比較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浮力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重力之間的關系。(物體所受浮力等于物體排開液體所受重力)
【實驗結論】
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體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大小
實驗四:測定物質的密度
1.測定固體的密度
【實驗器材】天平、量筒、水、燒杯、細線、石塊等。
【實驗步驟】
(1)用天平測量出石塊的質量為 48.0g;
(2)在量筒中倒入適量的水,測得水的體積為 20ml;
(3)將石塊浸沒在量筒內(nèi)的水中,測得石塊的體積為40cm3。
【實驗結論】
根據(jù)公式計算出石塊的密度為ρ=m/(V2-V1) 。
2.測定液體的密度
【實驗步驟】
(1)測出容器與液體的總質量m總;
(2)將一部分液體倒入量筒中,讀出體積 V;
(3)測容器質量與剩余液體質量m剩。
(4)算出密度:ρ=(m總-m剩)/V
實驗五:物質質量&體積與哪些因素有關
【實驗器材】量筒、天平、水、體積不等的若干銅塊和鐵塊。
【實驗步驟】
1.用天平測出不同銅塊和鐵塊的質量,用量筒測出不同銅塊和鐵塊的體積;
2.要記錄的物理量有質量,體積;
3.設計表格:
【實驗結論】
1.同種物質,質量與體積成正比;
2.同種物質,質量和體積的比值相同;
3.不同物質,質量和體積的比值不同;
4.體積相同的不同物質,質量不同。
實驗六: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
【實驗器材】彈簧測力計、一張硬紙板、細繩、剪刀等。
【實驗步驟】
探究當物體處于靜止時,兩個力的關系;探究當物體處于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時,兩個力的關系
1.如圖 a 所示,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情況下,它們還必須在同一直線,這二力才能平衡。
2.如圖 b、c 所示,兩個力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線上的情況下,它們還必須在同一物體上,這二力才能平衡。
【實驗結論】
二力平衡的條件:1.大小相等(等大)2.方向相反(反向)3.同一直線(共線)4.同一物體(同體)
實驗七:探究液體內(nèi)部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
【實驗器材】U 形管壓強計、大量筒、水、鹽水等。
【實驗步驟】
1.將金屬盒放入水中一定深度,觀察 U 形管液面高度差變大,這說明同種液體,深度越深,液體內(nèi)部壓強越大;
2.保持金屬盒在水中的深度,改變金屬盒的方向,觀察 U 形管液面的高度差相同,這現(xiàn)象說明:同種液體,深度相同,液體內(nèi)部向各個方向的壓強都相等;
3.保持金屬盒的深度不變,把水換成鹽水,觀察 U 形管液面高度差變化,可以探究液體內(nèi)部的壓強與液體密度(液體種類)的關系;
同一深度,液體密度越大,液體內(nèi)部壓強越大。
【注意】
在調節(jié)金屬盒的朝向和深度時,眼睛要注意觀察 U 形管壓強計兩邊液面的高度差的變化情況。
在研究液體內(nèi)部壓強與液體密度的關系時,要保持金屬盒在不同液體中的深度相同。
實驗八: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實驗器材】帶刻度的均勻杠桿、鐵架臺、彈簧測力計、鉤碼和細線等。
【實驗步驟】
1.把杠桿的中點支在鐵架臺上,調節(jié)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的目的是方便直接在杠桿上讀出力臂值;(研究時必須讓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后,才能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
2.將鉤碼分別掛在杠桿的兩側,改變鉤碼的位置或個數(shù)使杠桿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3.所需記錄的數(shù)據(jù)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4.把鉤碼掛在杠桿上,在支點的同側用測力計豎直向上拉杠桿,重復實驗記錄數(shù)據(jù),需多次改變杠桿所受作用力大小,方向和作用點。(多次實驗,得出普遍物理規(guī)律)
【實驗結論】
杠桿的平衡條件是:當杠桿平衡時,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若動力和阻力在支點的異側,則這兩個力的方向相同;若動力和阻力在支點的同側,則這兩個力的方向相反。
【注意】實驗中先確定杠桿受的作用力哪個是動力哪個是阻力。實驗必須尊重實驗數(shù)據(jù),不得隨意篡改實驗數(shù)據(jù)。
Ⅱ 電學部分??紝嶒?/strong>
實驗九:電流、電壓的測量
1.用電流表測電流
【實驗器材】電源、電鍵、小燈泡、電流表、若干導線等
【實驗步驟】
(1)將電源、電鍵、小燈泡、電流表串聯(lián)起來,連接過程中電鍵處于斷開狀態(tài);
(2)電流從電流表的正接線柱流入,負接線柱流出。在未知電流大小時,電流表選擇 0~3A 量程;
(3)閉合電鍵,觀察電流表的示數(shù),確認是否需要改變電流表的量程,然后記下電流表的示數(shù)。
【實驗結論】如圖所示,電流表的示數(shù)為 0.5 A。
2.用電壓表測電壓
【實驗器材】電源、電鍵、小燈泡、電壓表、若干導線等
【實驗步驟】
(1)將電源、電鍵、小燈泡連接在電路中,連接過程中電鍵處于斷開狀態(tài);
(2)將電壓表與小燈泡并聯(lián)連接,在連接過程中,電壓表的正接線柱靠近電源的正極,負接線柱靠近電源的負極,在未知電壓大小時,電壓表選擇0~15V 量程;
(3)閉合電鍵,觀察電壓表的示數(shù),確認是否需要改變電壓表的量程,然后記下電壓的示數(shù)。
【實驗結論】如圖所示,電壓表的示數(shù)為 2.5 V。
實驗十:用滑動變阻器改變電路中的電流
【實驗器材】滑動變阻器、小燈泡、電流表、開關、電池組、導線若干
【實驗原理】通過改變連入電路中電阻線的長度來改變電阻,從而改變電路中的電流強度。
實驗十一:用電流表、電壓表測電阻
【實驗器材】電源、電鍵、電壓表、電流表、待測電阻、滑動變阻器、若干導線等。
【實驗原理】R=U/I
【實驗步驟】
1.如圖所示連接電路,電鍵處于斷開狀態(tài),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中的電阻處于最大值;
2.移動滑片到三個不同位置,記下相應的電流表示數(shù)和電壓表示數(shù);
3.根據(jù)公式計算三次的電阻,最后通過求平均值得到待測電阻的阻值;
滑動變阻器在實驗中作用:多次測量,求平均值,減小誤差。
實驗十二:測定小燈泡電功率
【實驗器材】電源、小燈泡、電鍵、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若干導線等。
【實驗原理】P=UI
【實驗步驟】
1.記下小燈泡的額定電壓,額定電流;
2.如圖所示連接電路,電鍵處于斷開狀態(tài),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中的電阻處于最大值,電源電壓要大于小燈泡的額定電壓;
3.移動滑片,使得電壓表的示數(shù)等于小燈泡的額定電壓,觀察小燈泡的發(fā)光情況,記下此時的電流表示數(shù),根據(jù)公式計算出小燈泡的額定功率;
4.改變滑片的位置,使得電壓表的示數(shù)分別大于或小于小燈泡的額定電壓,記下相應的電流值并計算出相應的電功率,并觀察記錄小燈泡的發(fā)光情況。
滑動變阻器在電路中的作用是:分擔一部分電壓,從而改變小燈泡兩端的電壓和通過小燈泡的電流。
實驗十三:探究導體中電流與電壓的關系
【實驗器材】若干節(jié)干電池、電鍵、電壓表、電流表、兩個不同導體、若干導線等。
【實驗步驟】
1.如圖所示連接電路,將導體甲連入 M、N兩點,電鍵處于斷開狀態(tài);
2.閉合電鍵,記下相應的電流表示數(shù)和電壓表示數(shù);
3.改變電池的節(jié)數(shù),再記下兩組不同電壓下對應的電流值;
4.用乙導體換甲導體,重復上述實驗;
5.本實驗進行多次實驗的目的是多次實驗,得出普遍的物理規(guī)律。
【實驗結論】
1.同一導體,電流與電壓成正比;
2.同一導體,電壓和電流的比值為定值;
3.不同導體,電壓和電流的比值不同;
滑動變阻器在實驗“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中作用:控制電阻兩端電壓不變。
Ⅲ 光學部分??紝嶒?/strong>
實驗十四:驗證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
【實驗器材】光具座、凸透鏡、光屏、蠟燭和火柴等。
【實驗步驟】
1.記錄凸透鏡的焦距;
2.在光具座上從左往右依次放置蠟燭,凸透鏡,光屏,并調節(jié)凸透鏡和光屏的高度,使凸透鏡和光屏的中心跟燭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3.固定凸透鏡的位置,使燭焰位于凸透鏡的 2f 以外(u>2f),移動光屏找像,在移動的過程中,眼睛要注意觀察光屏上的成像情況,直到光屏上出現(xiàn)一個最清晰的像為止。此時像的情況是一個倒立、縮小的實像。測量并記錄此時的物距和像距,再把像距、物距與凸透鏡的 f、2f 相比較(f<v<2f);
4.使燭焰位于凸透鏡 f、2f 之間(f<u<2f),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現(xiàn)一個倒立、放大的實像(像距 v>2f);
5.使燭焰位于凸透鏡 f 以內(nèi)(u<f),移動光屏,發(fā)現(xiàn)光屏上得不到像,撤去光屏,眼睛在光屏側可以看到一個正立、放大的虛像。
【實驗結論】
1.表格
2.凸透鏡成實像時:
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u> v 成縮小的像;
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越大,u< v 成放大的像。
實驗十五: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實驗器材】玻璃板、白紙、兩支等大的蠟燭、火柴以及刻度尺
【實驗步驟】
1.在水平桌面上鋪一張白紙,紙上豎直放一塊玻璃作為平面鏡;
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點燃的蠟燭A,在玻璃板后放一支等大、未點燃的蠟燭B;
3.移動玻璃后的蠟燭B,直到從玻璃板前各個位置看去,玻璃板后的蠟燭B看上去好像點燃一樣,這個現(xiàn)象表明了像和物體的大小相等,在紙上記下這個位置,這樣做的目的是確定虛像的位置;
4.測量出兩支蠟燭到玻璃板的距離,發(fā)現(xiàn):距離相等;
5.觀察蠟燭A和蠟燭B的連線,發(fā)現(xiàn):連線垂直于玻璃板;
6.若要判定所成的像的虛實,應該在像的位置放一塊光屏,通過玻璃板觀察上面是否成像來進行判斷。
【注意】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為了方便確定虛像的位置;
用兩支等大的蠟燭:為了方便比較像與物體的大小關系;
進行多次實驗的目的:得出普遍規(guī)律。
【實驗結論】
1.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
2.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
3.像和物體的大小相等;
4.像和物體的連線跟鏡面垂直。
微信公眾號搜索: 北京小學學習資料 家長升學指南 關注公眾號,獲取最新資訊!
掃碼添加“家長論壇”微信好友(微信號 16619908263)
獲取最新北京各學校初一初二初三上學期期中考試真題及答案解析!
咨詢北京各區(qū)初中、中考相關政策請撥打電話 16619908263 (同微信號)
沒有找到相關結果
0 個回復